骨质疏松症的最显著表现就是骨痛,并且容易发生骨折,骨密度检测仪会发现骨矿物质密度会有极大减少。骨质疏松症有三种类型,原发性、继发性、特发性,比较多见的就是因为生理性退行性导致的原发骨质疏松,患者为中老年人。因为随着人年龄增长,体内性激素分泌减少,尤其对于女性来说,绝经后激素水平大幅下降,导致骨吸收增加,就会出现骨密度降低现象。针对这种中老年人常见的,会带来极大痛苦的疾病,很多人认为中老年阶段骨骼缺钙,只要大量补钙就可以,但这是不正确的。
人体的实际骨矿物质密度状况可以通过骨密度检测仪检查得知,而一个人一生中,从婴幼儿起骨骼开始发育,青春期发展最为旺盛,20—40岁左右骨骼单位体积骨量达到最高峰,40岁之后骨量开始慢慢降低。而这里要明白一点,一个人峰值骨量越高,患骨质疏松以及骨折的风险就越低,因此到中年老年阶段再预防骨质疏松就已经迟了,保证骨骼健康,要从小开始。2018年《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低骨量人群,50岁后更达到了46.4%,骨骼在新陈代谢下发生新旧更替,即"骨吸收"和"骨形成",40岁前骨形成大于骨吸收,相当于存储,所以预防骨质疏松,保证骨骼健康,应该从年轻起就开始。
其次,大家还容易对骨质疏松出现的认知误区是,补钙就是在治疗骨质疏松疾病。骨质疏松有一个称谓,叫“沉默的杀手”,因为这种疾病在患病初期,患者是基本没有身体上的不良反应的,而等到出现骨痛等外部反应时,骨密度检测仪检查往往就会发现骨矿物质流失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时候。骨骼的矿物质有钙、锌、磷、镁,其中钙质是比例最多的,随着钙质大量流失,骨骼开始变脆,但是骨钙流失只是骨质疏松的原因之一,此外老年人身体激素水平下降,日常日晒时间不够等等都是重要因素。因此,治疗骨质疏松症单纯补钙也是不够的。